涌溪火青產于涇縣榔橋鎮涌溪村的珠茶,曾屬中國十大名茶之一。起源于明朝,產于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里涌溪山的楓坑、盤坑、石井坑灣頭山一帶。
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貢品。外形獨特美觀,顆粒細嫩重實,色澤墨綠瑩潤,銀毫密披。沖泡形似蘭花舒展,湯色杏黃明亮,清香馥郁,味濃甘爽,并有特殊清香。
茶葉歷史
據考證,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。解放前夕曾一度生產停滯,新中國的成立,使涌溪火青茶重煥生機。
1955年開始恢復生產并迅速成名,當年將5公斤極品寄往北京,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品嘗,國務院辦公廳為此專函鼓勵涌溪人民:“此茶很好,希再接再厲……”。周恩來總理送給原美國總統尼克松2.5公斤涌溪火青,泡給尼克松喝的時候尼克松問周總理這是什么茶?周總理回答他:落水沉。所以涌溪火青又有落水沉這個名稱。
1956年即形成批量,國家也開始掛牌收購,并定為送北京的禮茶。此后,涌溪火青也同時作為安徽名茶在香港等南洋市場銷售,得到國內外飲茶愛好者的普遍好評。
1979年仲夏,鄧小平同志來到涇縣,品嘗了涌溪火青后稱贊道:“涌溪火青有黃山毛峰、西湖龍井之好,以后就喝此茶”。20世紀80年代曾被稱為“全國十大名茶”之一,但是自1984年茶園分包到戶后,品質下降,到了90年代初期,隨著名優茶生產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興起,在省內外茶業專家和涌溪茶農共同努力下,不斷創新,實現了涌溪火青制作工藝的全程機械化,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,產銷規模穩中有升。1998年,新工藝火青茶被農業部茶葉質量檢驗中心鑒定為“達到名茶品質水平”。
如今,涌溪火青已形成“特貢”、“貢茶”、“云霧爪”等十幾種系列產品,遠銷國際市場。
茶葉特點
外形圓緊卷曲如發髻,色澤墨綠,油潤烏亮,白毫顯露耐沖泡,湯色黃綠明凈。蘭花鮮香,高且持久。滋味爽甜,耐人回味。葉底黃綠明亮,“兩葉央一心展現在杯中,或臥、或立,枝枝一樣,朵朵勻凈,令人賞心悅目。
加工工藝
傳統手工方法制作火青茶,全程需20小時左右,茶葉長時間處在濕熱條件下,易導致茶多酚的加快氧化和葉綠素的破壞,制出的干茶色褐、香低、湯色和葉底也偏黃。而機制火青茶全程也需16小時左右,且增加了一道高溫烘焙工序,避免了濕坯受悶,有利于形成香高昧爽和三綠”的品質
采摘
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,采摘要求“兩葉一心,身大八分,枝枝齊整,朵朵勻凈”。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長的一芽二葉,個頭要均勻,芽葉要肥壯而挺直,芽尖和葉尖要攏齊,有鋒尖,第一葉微開展仍抱住芽,第二葉柔嫩,葉片稍向背面翻卷。涌溪柳葉種是適制涌溪火青的優良品種資源。采回的鮮葉,要嚴格揀剔,做到“十二不要”,魚葉、病蟲葉、闊葉、芽葉不并齊及節間長的葉、“半邊翹”的葉、對夾葉、老葉、團葉、破碎葉、單片葉、受凍葉、芽頭萎縮及超過長度的葉,一概不要。
殺青
選用50型系青理條機,每次投鮮葉1kg,筒溫先高后低,開始為130℃,最后降至100℃,時間4~5分鐘。
揉捻
使用木質20型揉捻機,每桶投系青葉0.85kg,采用無壓揉10分鐘。
烘焙
使用平展單層并列術烘箱,箱體左右各放一塊活動竹簾,每簾鋪放一桶揉捻葉,采用高溫(左簾120℃、右簾90℃)、薄攤(不超過2cm)、快翻(左簾烘4分鐘后倒入右簾再烘4~5分鐘)方式烘焙,烘至三四成干時下烘,揉捻葉先行烘焙,既可縮短后面的做形時間,也避免了濕茶受悶,有利于提高茶葉的品質。
滾坯使用50型殺青理條機,每次投3簾烘坯葉,開始筒溫110℃,以后逐漸降至70℃,滾坯時間25~30分鐘,至多數茶坯呈彎條形、約選5~6成干時出葉,攤涼1~2小時。
做形
使用50型火青炒干做形機。炒鍋直徑500mm,鍋面斜度25°,炒板擺幅68°,炒板擺速60次/分,炒板曲率半徑400mm,兩只炒鍋可同時作業。每鍋投4筒滾坯葉,鍋溫開始75c,以后逐漸降至60℃,時間45~50分鐘,炒至多數茶坯呈緊卷的條形、約選8成干時出葉并攤涼1~2小時。做形過程對弧形炒板的擺幅、曲率半徑和擺速掌握至關重要,炒板前擺過大,則茶坯易順著炒板上下滑行,難以翻轉回落,底部易產生焦茶。據實驗結果,當炒板每擺動7~8次,茶坯能翻轉一周時則可制出緊結的外形,即前后擺幅以65°-70°為宜,且后擺是前擺的一倍。移板曲率半徑過小,凹陷深,炒板兩邊茶坯向中間擠壓力增大,而前后作用力減小,剛炒出的茶葉外形多成圓球形;若曲率半徑過大,凹陷淺,炒板兩邊茶坯向中間擠壓力減小,而前后作用力增大,則炒出的茶葉多成長條形。據試驗結果,曲率半徑一般以400mm為宜。炒板擺速過快,炒出的茶葉外形松泡;炒板擺速過慢,則易產生焦茶。擺速一般以每分鐘55~60次為宜。
炒干
用50型火青妙干做形機,每鍋投兩鍋做形葉,鍋溫開始60℃后逐漸降至50℃,時間4小時,炒至足干出葉。炒板擺幅和曲率半徑與做形工序相同。炒板擺速以每分鐘45~50次為宜。過快,易炒碎茶葉,茸毛也易脫落,影響火青茶形成腰圓緊結含毫的外形風格;過慢,色澤欠綠,工效降低而能耗增加。
篩分
用孔徑0.6、0.3cm的手篩撩頭割末。
儲藏方法
簡袋保存
取無毒無味無隙的塑料食品袋,將干燥的茶葉用軟白紙包好裝入塑料袋中,排出空氣,封好袋口,放入干燥、無味、密閉的鐵筒內,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紙包裹的木炭或干燥劑即可。
瓷壇保存
用干燥、無味、無裂縫的瓷壇,將茶葉用草紙包好置于壇中,在瓷壇中再放置一截草紙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劑,用草紙將壇口蓋住,每3~4個月換一次木碳或干燥劑。飲用時,可用小筒取出部分,將瓷壇仍舊封好。
冰箱保存
將茶葉置于干燥、無異味、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。
熱水瓶保存
將茶葉放進干燥無味完好的熱水瓶中,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劑,把瓶口塞蓋緊即可。
沖泡方法
取少許茶葉放入杯中,沖入約茶杯四分之一容量的開水稍等片刻,將杯中水倒掉,然后再將茶杯沖滿,即可飲用。
每次放入的茶葉可沖泡5~6次。該茶宜用75~85℃的開水沖泡,切忌用沸騰的開水沖泡,那樣將會使它的營養成分,特別是維生素C將受到破壞。
功效作用
1.明目清心
涌溪火青茶品質優異,而且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,經常飲用涌溪火青茶的話,可以起到明目清心的作用,大家可以適當的多喝一點。
2.防癌抗衰老
涌溪火青茶當中所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,能夠有效的起到抗衰老的作用,而且還能夠消炎殺菌,防止癌癥的發生,這是其它的茶類所比不上的。
3.利尿解毒
利尿解毒也是涌溪火青茶的一大功效,如果患有癌癥需要進行化療的話,大家在接受治療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適當的飲用一些涌溪火青茶,這樣對于治療也是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的。
4.止渴解暑,提神消膩
涌溪火青茶可以解暑,而且還能夠提神,在烈日炎炎的夏季,人們難免會覺得熱氣難耐,這個時候如果能喝上一杯涌溪火青茶的話,就可以有效的起到解暑的效果,而且還具有提神的作用,能讓人瞬間精神百倍。
獲獎情況
鄧小平同志1979年來涇縣品嘗了該茶后贊道:“涌溪火青有黃山毛峰、西湖龍井之好”。
1982年,涌溪火青被商業部和中國茶學會聯合評定為“全國十大名茶”之一。
1988年在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獲銅質獎。1997年,機制火青被農業部茶葉檢測中心授予名茶質量證書,次年又獲農業部舉辦的98中國國際名茶、茶制品、茶文化展覽會“名茶推薦產品”稱號。
2009年,在(日本)世界綠茶協會舉辦的綠茶評比中獲品質得分第一名;2012年在杭州的國際名茶評比中再獲金獎。
涌溪火青還相繼獲得“安徽市場暢銷品牌”、“安徽省著名商標”和“安徽省名牌產品”等榮譽稱號。
歷史故事
關于它的來歷,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: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,外號羅先生,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現一株“金銀茶”(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),便采回細嫩芽葉創制成“涌溪火青”,后時貢皇帝,火青隨之廣為傳名。另據《涇縣志》記載:清順治二年(公元1646年)“由磨盤山南起至涌溪,廣闊三十余里,多產美茶并杉木。”可見三百多年前,涌溪茶就相當有名了。清咸豐年間(公元1851—1861年),火青年產量有百余擔,為火青生產的最盛時期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,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。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。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,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!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!